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翻阅2009,两岸交流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16-10-18    作者:王尧 孙立极 杜榕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四次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双方交换礼物

   翻阅2009,两岸交流好戏连台、“动作”频频,怎一个“动”字了得!从年初到岁末,既有《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样的温情小品,也有载入史册的鸿篇巨制。胡锦涛、连战在APEC再度握手,呼吁双方“为今后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创造条件”;两岸两会领导人一年之内二度碰头,MOU签了、银联卡登“台”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农渔水利论坛、海峡论坛、两岸一甲子研讨会轮番登场,交流的平台多了;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量级采购团和各省市经贸文化交流团火了;两岸文教交流日益密切,两岸故宫聚了;“三通”基本实现,两岸“一日生活圈”热了;“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大陆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手足之情更浓了;台湾调整陆资赴台投资限制,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协议(ECFA)”快了。

  翻阅2009,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噪音”分贝虽减,阴魂不散。民进党“逢中必反”,仍然是反对和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变数。民进党员登陆交流,被祭以党纪处理;邀请达赖入岛、播放热比娅纪录片,“三独合流”,意在破坏两岸政治互信;上演“立法院”闹剧,阻挠台当局开放陆生赴台、承认大陆学历;攸关台湾民众福祉的ECFA议题屡遭杯葛,民进党人士称台湾以加速度向大陆靠拢,步伐太快太大不可接受。

  两岸交流合作的步伐真的太快太大了吗?回望来时路,且行且停、几多波折,往返折冲、举步维艰。100多年的分离、50多年的隔绝,浇筑起的敌意和误解,经多年努力方融去冰山一角;三通不通,导致两岸鸿雁辗转、民众舟车劳顿、业者错失良机,虚耗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需多少年急起直追方能弥补万一。近年来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拨云见日,但由于台湾某些政治势力别有用心的阻挠,岛内部分民众多年形成的疑虑尚存,两岸交流合作任重道远。鉴之以往,时不我待。在两岸面临重要历史机遇之时,某些人重弹“戒急用忍”的老调,置历史的教训于何地?置民意的走向于何地?置民众的福祉于何地?

  展望2010,前路或许难免曲折,无碍风光无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流合作、共创双赢的大势已不可逆转。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两岸协商稳步向前推进,未来一个时期内将不可避免地触碰某些敏感问题,进入协商的“深水区”。我们期许两岸良性互动多一些,善意互信多一些,合作互惠多一些,以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求同存异,面向未来,跨越心灵和实体的海峡,共同抒写属于两岸中国人的“一封家书”。

   两岸人民享福祉  两会谈了

  2009年,海协会与海基会硕果累累。

  4月、12月,两会两次启动会谈。会面地点,从北京移师南京,从台北转往台中;会谈内容逐步深入,从通航、通邮,向更便利通商迈进——两岸金融合作、共同打击犯罪,以及最近达成的渔业劳务合作等。

  两会每商谈一次,两岸就向前迈进一步。2009年,两岸空运开辟了南、北两条新航路;大陆航空公司成为第一批入台陆企——南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分别成立台湾分公司。

  两会达成的每一项协议,都令两岸交流交往更顺畅。2009年4月,两会签署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11月,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透露,协议生效半年时间,两岸共提4199件请求案件,遣返台湾重大刑事要犯2人。台湾海峡再也不是藏匿罪恶的天然屏障。

  两会商谈为两岸建构起交流交往的制度化框架,两岸同胞互蒙其利。两会刚刚签署的两岸渔业劳务合作协议,让20多年来或明或暗的两岸渔业劳务合作,终于有了制度化平台。即使漂泊在海外的渔船,发生劳务纠纷也可循必要渠道得到公正解决,台湾船东可以解决渔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大陆渔工则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会谈越来越简单了。”一位参与两会商谈的人私下描述,因为彼此信任累积、默契增加,更容易达成共识。

  金融危机促携手 采购火了

  150亿美元!这是台“外贸协会”最近刚刚公布的洽邀大陆来台采购成果。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开始消散,经济发展“大病初愈”的时候,“抱团取暖”为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两岸贸易投资促进团”,再到“液晶面板”团、四川团、江苏团、广州团及河南团,一团接一团的“不差钱”,为台湾带来庞大的商机与经济利益。而这些“亮丽”的订单除了饱含大陆的善意,更蕴含了深远的意义:让两岸企业逐步建立起顺畅的渠道和交流平台。采购只是产业深化合作的表象,优势互补才是“抱团取暖”的核心。

  除了采购团,赴台旅游团也成为两岸携手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明星”。陆客赴台游带动了台湾观光业,也带动了饭店业、服务业和其他相关产业。陆客赴台游给台湾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更为重要的投资信心。不过,最重要的是,陆客赴台游使得岛内的普通民众,无论是小旅馆业主还是夜市、特产店的老板都可以直接受惠。惠及升斗小民是对台湾经济的最大贡献。

  两岸经济患难见真情,无论是采购团还是旅游团,都传达了一份动人的情感,背后都是一幅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烈景象。虽然危机终将过去,但回味2009年的携手历程,感情岂能不更密切,前景岂能不更光明?

    1. 两岸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2.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表5周年
    3. “大陆作家代表团”宝岛行
    4. 两岸将合编《中华大辞典》
    5. 两岸交流从“心”出发
    6. 从交流中汲取养料
    7. 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台举行
    8. 两岸文化论坛在台举行
    9. 两岸历史性握手——“汪辜会谈”始末
    10. 王毅会见台湾中台禅寺惟觉长老一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