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项俊波:实体经济与金融关系变化深刻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过去企业家只要把廉价劳动力和银行贷款结合起来,就能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盈利,现在这种机会在大幅度减少。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金融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但必须同时看到,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化对金融业提出了挑战。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步入刘易斯拐点,过去企业家只要把廉价的劳动力和银行的贷款结合起来,就能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盈利。但现在这种盈利机会对企业和银行业来说,都在大幅度减少。
  中国追赶型技术进步的模式潜力在逐步消耗。在追赶型技术进步的模式中,政府可以确定技术进步的路径,并提供集中的金融支持。但是当经济体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时,没有人能事先确定技术进步的路径,集中的金融支持可能带来大量的投资损失。
  中国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过去一种通行的模式是,银行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府走。随着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率下降,这种模式的生命力会明显削弱。
  中国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金融体系过去所做的更多的是资源的跨地域、跨行业的配置。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金融跨代资源的配置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人口老龄化之后,全社会的储蓄率有可能逐渐下降,这对金融体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一个特定阶段,实体经济与金融的互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对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金融业要顺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为技术创新服务。同时,金融业还要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把金融体系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发挥好金融业匹配长期储蓄投资、跨期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金融业要更好地为社会管理财富服务,使居民在金融利益的分配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保护居民的长期购买力。
  此外,中国必须逐步用市场化风险分散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来分担政府的责任。商业保险发展起来以后,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春华

查看原文
    1.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难在哪里?
    2. 向“以市场促创新”转变
    3. 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4.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再估计:1953~2013
    5. 略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的技术引进
    6. 市场与企业家
    7. 技术和市场 不是蛋和鸡
    8. 大洋彼岸,“美国梦”正褪色
    9. 丁守海:未来中国工资差距扩大趋势或将缓解
    10. 中国经济真是“粗放式增长”吗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