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文化教育科技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实现大学教书育人精准供给
作者:浦玉忠    发布时间:2016/06/16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常州大学党委书记 浦玉忠
  大美教育
  高等教育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决定规模和效益的。自1999年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招计划以来,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毛入学率为37.5%,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主题。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新需求、学生主体的成长发展和新需求决定着高等教育必须做好“供给侧”的创新改革。“成果导向教育”(OBE)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主要潮流。
  近年来,常州大学始终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将OBE理念与地方院校的发展定位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五位一体“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旨归,在时间和空间上全过程、全方位渗透,“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兴趣走向哪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跟”凸显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体现的是教师引领的主导作用,“跟进式”人才培养的基石是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高素质”人才供给——
  “跟进式”育人体系的“聚焦点”
  什么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和任务?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大学的使命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具备行为和思想上一切优良品行的绅士”。蔡元培也曾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所以,就大学而言,其最终价值取向应该是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上来。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大批知识丰富、技术娴熟的“专业人”,更需要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完整人”。“跟进式”育人体系注重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锤炼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以教育跟进、教学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和活动跟进五位一体的“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哪里,人才培养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教育跟进,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行跟进,进课堂、进生活、进头脑,解决价值观的塑造问题;教学跟进,即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跟进,是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跟进,形成合力,为育人实效的提升提供多方保障;服务跟进,即积极跟进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生活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活动跟进,是通过第二课堂、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跟进式”育人体系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基础,注重的是夯实学生的终身发展基础,不但是“成才”教育,更是“成人”的教育。
  “可持续”互惠共赢——
  “跟进式”育人体系的“交汇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施高等学校协同育人计划,推行政、校、所、企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建立满足多方主体需求的更加协调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和任务,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以学生为中心“跟进式”育人体系始终以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为终极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各专业要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
  能力培养。学校不断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主的课程教学创新工程,大力推行紧贴发展前沿的混合教学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持续改进。培养目标与学生能力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是教学持续改进的动力,学校通过集成各教学要素,建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平台和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平台,构建完成全员、全程的育人质量保障体系。
  互惠互动。围绕社会经济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着眼学生成才成长需求,主动与社会对接,建立培训基地或共建实验室,邀请权威专家指导,实行社会与学校“双导师制”,使人才培养更加满足产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精准”助力圆梦——
  “跟进式”育人体系的“发力点”
  如何集中更多资源投入本科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克服部分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成效不显著的问题?我们通过全面推行精准帮教、精准帮学、精准帮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精准帮教。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等多种形式对任课教师教学状况进行测评,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反馈到教师本人,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教师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所在学院逐一进行教学诊断,找出问题所在,配备指导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辅导,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改进教学。
  精准帮学。依托学生学业能力达成度平台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教与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和管理部门,通过教师教、导师导、大家助的实施路径,达到对学业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引导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对其帮助,通过制定精准帮学的个性化方案,促使这部分学生跟上学业进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精准帮创。以“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为龙头,每年开展科技学术节等数十项活动,激发不同层次、各具特长学生的创新创业源动力。学校还建成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验室,采用“创新创业基金+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实验室”工作模式,实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跟进培育和协同创新。此外,学校成立了常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开展创业课程教育和创客培训,精准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查看原文
    1. 杨亦鸣:加快构建语言服务和人才培养应急体系
    2. 全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新路径
    3. “一带一路”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4. 把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5. 加强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构建高等艺术教育体系
    6. 把“应用型”做实就是最有效的“转型”
    7. 八所政法高校问诊法治人才培养
    8. 法治人才培养如何应对挑战
    9.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能力为中心”
    10.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