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收入分配理论的“术语革命”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7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权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共同发展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重大历史变革。立足40年的实践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初步形成独特的概念体系、基本理论,对经济学理论发展和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纵观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所走过的40年历程,一个基本逻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借鉴国外收入分配政策经验,在实践探索和发展中逐步形成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包含基本前提、重要依据、制度框架、目标导向和重大主题。
  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重要依据;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制度框架;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目标导向;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主题。
  恩格斯说:“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这种“术语的革命”,可以说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标志和符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术语革命”意义的概念体系。具体包括:“先富与后富”,“共同富裕”,“两个大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和谐劳动关系”,“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两个占比”与“两个同步”,“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等收入比重与橄榄型分配格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共享发展”,等等。
  进一步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
  第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阶段,既体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果的占有支配方式和权利”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分配理论,又创造性地提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大小分配相结合”,使得按劳分配原则建立在实践发展基础上,获得了生动的实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和原则。
  同时,推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发展、构建和谐共赢劳动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完善政府再分配政策等目标,还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和解决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分配等理论热点和现实问题。
  第二,为推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借鉴,为解决收入分配和不平等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有助于摆脱西方式的“劳动—资本”对抗关系,有助于解决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报酬份额及居民收入增长问题。同时,它摒弃了所谓“报酬均衡”假说,立足收入非均衡发展模式和手段,推动实现各类要素主体及收益的协调发展,实现共享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强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质上是“政府—市场”的二元调节模式。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致力于通过完善要素市场价格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实现一次分配更有效率、二次分配更加公平的目标。
  第三,为推动发展经济学的完善创新提供思路,对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坚持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秉持“涓滴效应”和“库兹涅茨假说”。所谓“涓滴效应”认为,只要保持合适的经济增长,增长收益就会逐渐涓滴到中低收入阶层。所谓“库兹涅茨假说”提出,一国收入分配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其收入差距会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而出现扩大;当人均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差距会出现下降趋势。
  无论是“涓滴效应”还是“库兹涅茨假说”,背后的理论逻辑都是假定市场机制作用会导致收入差距出现均衡和趋同。但现实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并未出现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跳出单一的“公平论”和单一的“效率论”,创新性地提出“效率与公平都要兼顾”理念,探索有利于促进增长的分配体制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增加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思路,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四,为深化认识中国经济奇迹提供新视角,对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只有把增长和分配放在同一框架中,才能客观、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转型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持续的内在激励。这也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所在。
  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新时代,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而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都需要内在的激励机制和动力,这就必然要求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这也是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价值所在。
  (本专栏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支持)

查看原文
    1. 系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3. 准确理解把握生态文明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5. 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6. 以“四个自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7. 冯 俊: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8. 靳 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9.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逻辑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着哲学光芒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