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王义桅:在“世界的中国”与“中国的世界”间找准角色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外交学教授 王义桅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如何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成为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进入新时代,思考世界变化,要把中国摆进去。中国不只是世界变迁的因变量,也是自变量。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世界的中国”到“中国的世界”转变;“一带一路”的逻辑超越近代之“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上升到“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中国的人员、资金、技术、标准、模式走向世界,深刻改变着世界。
  中国的多重身份是中国最大特色。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将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这也体现了中国三种不同的身份。今天,“中国之中国”指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亚洲之中国”讲的是东方文明(东亚文明),“世界之中国”则更加突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身份。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丧失传统的身份,并踏上了寻找新身份的漫漫长路。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与主权、民族国家为核心的西方国际体系相结合之后,中国才最终获得了“亚洲的中国”和部分“世界的中国”的新身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定义为第三世界的兄弟,尤其是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更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融入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地与亚洲和世界相融合,逐渐成为一个新兴大国,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亚洲的中国”和“世界的中国”的身份才得以真正形成。
  近年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提出“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也紧随其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世界的中国”VS“中国的世界”,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同时,当前中国进取性的外交政策和高涨的公众舆论,也表明中国的关注点越来越从“世界的中国”向“中国的世界”转变。
  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双重身份,越来越被世界公认。“中国的中国”和“亚洲的中国”在受到国内条件约束的同时,也正逐步塑造着中国的国际行为方式。
  如何才能使这多重身份和谐共处?历史学家章百家先生这样描述中国与世界关系逻辑:“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这种逻辑已经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实,也将进一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检验。
  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东方文明古国,是中国的三重身份,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底色:立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我们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发端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我们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奉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
  外交传统、时代要求,则形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另两个因素:源自于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我们将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外界对话沟通;契合于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我们愿发挥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
  这五方面的特色结合在一起,共同构造着中国新型大国外交的总体定位。
  由内而外,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逻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理念,要求我们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同时,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定位。这要求我们,中国的外交首先还是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发展,促进发展,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解决各种不可持续的问题,为维护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延伸的正当权益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中国正在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离开发展中国家。
  积极主动,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风格。中国特色是不仅自己有特色,而且希望别国也有特色,因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外交自信、外交自觉、外交自尊,是中国积极主动大国外交的鲜明写照。外交自信源于我们对自身实力地位的客观认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外交自觉源于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客观评估,突出表现在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和“两个构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自尊源于新中国优良的外交传统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
  总之,以自身的新型大国身份,秉持中国特色外交哲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思路。

查看原文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如何走出腐败高发期
    2. 不能以减税代替深化改革
    3. 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有底气
    4. 创新,让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
    5.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财政政策仍有较大操作
    6. 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切实增加居民收入
    7. 中国外交的“破”与“立”
    8. 中国未现“第二轮下岗潮”
    9. 新中关系是互利共赢的典范——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10. 建设新型智库 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