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文化教育科技
法制视阈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31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但是与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突出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产业的立法发展相对滞后,缺少基本的行业法规。目前主要依靠大量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制,高层次的法律规范乏善可陈。尤其是针对一些文化产业新兴领域的法律管理更是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网游、动漫、电子商务、B2B服务等。文化产业的立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文化市场盗版、侵权屡禁不绝的现象。文化产业立法薄弱的突出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文化产业立法现状。我国现行的文化产业方面的法律规范属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有:文物保护法、档案法、著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属于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有: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长城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其他的地方性法规有154部,地方政府规章有138部,地方规范性文件13000余件。文化产业促进法、新闻法、图书馆法已提上国家的立法日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已基本构建,文化产业的立法保护体系还需完善。
  文化产业立法存在的问题。首先,缺少统一法典。目前我国在文化产业方面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典,对文化产业的法律调整主要依靠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进行,相关规范的效力层次较低,缺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高层次立法。与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促进法、新闻法、图书馆法等虽已提上立法日程但还未通过实施。现行文化产业法律结构的不完善、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法律对文化产业的保护力度,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其次,现有的法律规范内容滞后。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形态层出不穷。然而文化产业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现有的文化法律规范主要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而在其他文化领域,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文化产业等方面,相关法规却极其匮乏。很多新领域、新问题出现无法可依的状态。
  再次,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知识产权法起步较晚,目前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侵权、盗版现象严重,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同时,相关公众文化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侵犯行为的发生。究其原因:一是现行法规对文化知识产权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二是知识产权法制宣传不到位,三是权利主体维权难度大,四是侵权行为人违法成本低。目前,司法保护是最基本的知识产权权利救济途径,我国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体系,但是走司法程序维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赔偿金额低等。在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上也存在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
  加强文化产业法律管理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完善的法律秩序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加强文化产业的法律管理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现有的改革成果、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手段尽快完善文化产业的管理制度,解决我国文化产业法律管理制度滞后问题,从而促使各方权利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后盾。文化产业立法要严格遵守宪法和立法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宪法精神,结合文化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执法机构的职能和权限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分阶段立法。在制定统一的文化产业基本法典的同时,也要注重完善具体的文化产业部门法,使之形成一个协调统一、分工协作的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对于立法条件比较成熟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广播电视法、新闻法等应先行立法。其他文化法规,如文化馆法、文化企业法、出版法等可以在立法时机成熟再给予制定完善。这样可以及时对文化市场进行法律管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二是分层次立法。文化领域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给法律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对于处于法律监管空白的文化产业新领域,应先进行低层次立法、再制定高层次的行政法规或法律。通过分层次立法,先行制定效力层次较低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可以及时调整文化领域的新事物,解决立法滞后问题。
  三是实验性立法。文化产业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中央和地方应分工协作、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关系,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中央立法时机尚未成熟之时,应鼓励地方针对文化产业领域的新生事物先行主动立法,制定实施符合实际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这样既可以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又具有针对性,同时能够积累先进经验,为中央统一立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推进文化产业立法的进程。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查看原文
    1. 文化产业发展应注重融合
    2. 文化产业升级从哪里入手
    3. 走质量型增长之路
    4.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意识
    5.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及经验
    6. 以“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 财政部下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
    8. 谱写文化产业发展“五彩云霞”
    9. 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10.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原动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