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文化教育科技
走质量型增长之路
作者:李慧    发布时间:2016/08/17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
  比较来看,7.9%的增速虽然比上半年GDP增速快1.2个百分点,但与往年两位数的增长相比明显放缓,这说明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增速换挡中也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
  文化产业增速放缓,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上半年的电影产业形势。2003年以来,中国电影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但今年4月和5月,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5月甚至出现了同比下降,引发业内担忧。
  这几年,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都保持着浓厚的热情,文化产业增长迅速,以至于大家已习惯了两位数的增速。而如今增速放缓,也提醒人们理性看待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当下,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一哄而上和低水平竞争令人担忧。以动漫产业为例,全国各地动漫产业园迅速增长,低水平重复、浅层次竞争成为产业发展最大掣肘。我国的动漫生产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一,但九成动漫企业利润率低,“烧钱”现象依然存在。
  窥一斑而知全豹。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效益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更要理性看待文化产业增速。要看到,适当降低一些速度,并非坏事。从另一个侧面看,降速可以为文化产业自身的转型迎来新的空间。
  实现质量型增长,首先要通过创意引领,发掘文化产品背后的内涵与深层价值。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依靠资源依托型的传统发展之路已经难以走通,未来更多地要发挥文化创意型产品的优势,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化创新驱动,更高效地激活文化创造力。
  实现质量型增长,要融入融合发展新思维,促进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当前,“互联网+”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方兴未艾。要注重与科技融合,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平台、新的交易方式、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用户群体等。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各个领域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亦是如此。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看,真正能够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是产品,而是精品;能够激发消费者持续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是供给数量,而是供给质量。因此,要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优化产业生态系统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最终通过改革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均衡、创新发展。

查看原文
    1. 文化产业发展应注重融合
    2. 文化产业升级从哪里入手
    3.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意识
    4.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及经验
    5. 以“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6. 法制视阈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7. 财政部下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
    8. 谱写文化产业发展“五彩云霞”
    9. 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10.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原动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