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发布时间: 2009-07-02    作者:    来源:新华网 2009-07-02
  字体:(     ) 关闭窗口
 

1934年田汉(右)与聂耳合影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周恩来。1949年7月初,他在审批“征集条例启事”时就说:我个人的意见最好就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过大家可以讨论,再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果然应征稿中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原为上海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一经诞生,迅即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的战歌,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新的长城。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唱着、呼喊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不惧流血牺牲,英勇冲锋陷阵,为挽救祖国和民族的危亡,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使这首歌享誉世界,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在征集国歌的评选讨论中,大部分代表和应征稿倾向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但也有一部分代表和应征稿认为,应当修改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

  1949年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座谈会上讨论国歌时,周恩来明确表示,就用原来的歌词。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最后,毛泽东拍板,与会者一致赞同,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并交政协会议表决。座谈会结束时,毛泽东、周恩来和与会者一起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国歌的决议案,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聂 耳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新华社答读者问中关于国歌的说明是:《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与苏联人民曾在长期间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部分歌词作了修改后,确定为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具有同样的宪法地位。

  从天安门广场到星罗棋布的城镇山乡,从五大洲的友邦到联合国总部大厦,《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经响彻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于中国各族人民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奋斗之歌、团结之歌、前进之歌、胜利之歌,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自强不息、一往无前,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